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网站

光学工程(学硕)

学科建设

本学位点定位于现代光学工程的前沿性科研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位点聚焦于极端时空尺度下的成像、光谱、光学传感和光调控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方向,积极服务于环境、通信和生命等领域重大应用需求,立足于培养基础理论宽厚、科研训练扎实、能创新性应用和发展光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本学位点主要优势与特色包括:

(1)学术底蕴深厚,学术队伍年轻精干。

在母国光院士的带领下,本学科建设起步早,在1985年获得博士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目前,学科队伍平均年龄37岁,100%具有博士学位,70%正高职称教师在45岁以下。2位年龄在40岁以下教师获得“王大珩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评估期间,3位教师获得“优青”, 2/3教师在省级以上学会团体中兼职,师资队伍中具有海外研究经历超过75%。

(2)研究方向合理,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同学科前列

目前本学位点设有光学信息处理与显示成像及探测技术、微纳光学与分子光电器件、超快光子学与光谱成像技术、光纤光子学学与光通信传感技术、太赫兹器件和显微成像技术5个学科方向,在津南校区本授权点现有5000 m2使用面积,包括500 m2 共享仪器平台、1400 m2 研究团队实验室,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要项目,评估期发表SCI论文431多篇,其中一区论文19篇,二区论文213篇,授权专利23项。同时本学位点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开展科学研究,承担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在轨有害气体检测装置、空间星际通信关键器件等航天科研项目,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通过地校合作、科技援建方式与三沙市政府、新疆喀什大学建立紧密科技合作关系。

(3)人才培养立足理工结合,注重素质教育。

本学位点学生规模不大,师生比适宜,在学生培养方面重视打牢理论基础,培养科研素质。依托国家级精品课,将科研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单独课程,循序渐进地贯穿于研究生全部三年学习期。通过开设了国际前沿进展研讨课、聘请世界超快激光发明人Strickland教授全英文讲授超快光子学专业课等途径拓展教学的国际化视野。美国光学学会主席等逾20位国际知名科学家来访作学术交流。本学科的教学成果曾与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等6所国际知名大学同期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光学科学工程教育奖”。评估期间,有3名在校生获得“王大珩高校学生光学奖”(全国20人/届),90%以上博士毕业生就职于高校与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