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网站

电子科学技术

学科建设

南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南开大学物理系的半导体专业和电真空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本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坚持以应用基础研究为根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立足先进薄膜光电子技术,在涉及电子、材料、生物等交叉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力争在部分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十一世纪电子科学领域的特点之一是器件的低维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电子、材料、能源、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以此为契机并结合学科自身的传统优势,南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了薄膜太阳电池、薄膜超导电子学、现代显示技术、自旋电子学、光电器件与传感技术等研究方向。把握国际科技前沿,支持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六五”至“十二五”期间,连续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建成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学科发展平台5个。

在2012至2016年间,本学科各主要研究方向共承担了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横向课题等130项,总经费6795万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6091万元。同时学术水平和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有了大幅提高。例如在太阳电池研究方向,一直坚持应用基础与产业化需求研究相结合的纵深研究路线,“六五”至“九五”期间连续承担了国家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十五”至“十二五”期间,更以973和863首席单位(首席科学家)连续承担了薄膜电池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所研究的薄膜太阳电池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实现了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的转化,带动了产业技术不断升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薄膜太阳电池核心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国产化。

根据学科自身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形成了一支以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青年教师占比61%,具有海外经历的占比52%。他们瞄准本学科国际前沿和社会需求,拓展了高速电子器件、光电转换与光催化、新型微纳传感器件等新型交叉学科方向的研究。近五年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的影响因子大于5.0的研究论文共计50余篇;人均SCI或EI检索论文3.2篇。